竹溪
所在位置:首頁 > 湖北 > 十堰 > 竹溪 |
|
竹溪介紹
湖北省竹谿縣位於鄂、渝、陝交匯處,地處秦嶺南麓、巴山北坡,東屏荊襄,西控川陝,南連渝蜀,北枕漢水,是連接華中地區與西南、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,素有湖北西大門之稱。縣境版圖3307平方公里,轄15個鄉鎮(8個鄉、7個建制鎮),11個縣辦農林牧場,305個村,24個鄉辦農林特場,10個居民委員會,總人口36萬。
建制沿革:竹溪西周屬古庸國。東周楚莊王三年(前611年),庸率群蠻叛楚,8月楚伐庸,楚人、巴人、秦人滅庸,庸地入楚,置上庸縣,竹溪為上庸縣屬地。西漢高祖五年(前202年),析上庸之地地置為武陵縣,隸屬漢中郡,此為竹溪建縣之始,治所在今竹谿縣城東。南朝梁,置為新豐縣。北朝西魏,置為上庸縣。北朝周,置為孔陽縣。隋朝,置為上庸縣。明成化十二年(公元1476年)置為竹谿縣,以境內竹溪河而定名.屬鄖陽府。1949年5月竹谿縣解放,隸屬陝南軍區兩鄖行政公署。1950年,改屬湖北省鄖陽行政專員公署。1952年,鄖陽行政專員公署與襄陽行政專員公署合併,竹谿縣屬襄陽行政專員公署。1965年,鄖陽行政專員公署與襄陽行政專員公署分設,竹谿縣隸屬鄖陽地區行政公署。1994年10月,鄖陽地區行政公署與十堰市人民政府合併為十堰市人民政府,竹谿縣隸屬十堰市人民政府。
土地資源:竹谿縣有國土面積3310平方公里,占全省的1.78%,其中:耕地面積326685畝,占全縣版圖面積的6.6%;林地3906825畝,占78.68%;園地66985.6畝,占1.34%;水面59997.5畝,占1.2%;交通占地14100.1畝,占0.28%;其它用地80223.6畝,占1.61%;未利用地510959.2畝,占10.29%。
礦產資源:竹谿縣礦藏資源豐富,現已探明的金屬礦有銅、鐵、錳、鋁、鋅、沙金等;非金屬礦有煤炭、板石、古生物化石、花崗石、石棉、磷、硫磺、石灰石等。其中現已探明的煤炭有130多個礦區(且呈地形走勢化),儲量約6億噸。最大煤田儲量達6220多萬噸,1000萬噸以上的煤田有17個,大部分都是優質煤,發熱量在4000大卡以上。中國的頁岩板石礦藏主要集中在陝西省白河縣-湖北省竹谿縣-重慶市巫溪縣這一狹長地帶,其中竹谿縣境內的儲藏量最大,達11億立方米,儲量占全國第一。全縣現已開採礦點27個,生產灰、黑、綠、紫紅4種板石產品,石材色澤豐潤、紋理清晰,抗酸、抗風化、防腐性能強,為國際國內俏銷的建築裝飾材料,產品主要出口歐美、澳大利亞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竹谿縣瓦滄玉古生物大理石礦區位於縣城東南方130公里處的桃源鄉,地質時代中志留系,總儲量為1598萬立方米。礦床類型好,規模大,礦石顏色呈紅色星點狀,結晶呈粗、細結構,生物圖案清晰,物理力學性能達到國家建材有關規定標準,適宜於生產板材、壁畫、工藝品等,有很高的觀賞、收藏價值。石灰石儲量4.5億噸,開採量30萬噸。
水利資源:竹谿縣水域屬堵河水系,有竹溪河、匯灣河、萬江河3大河流。全縣有大小河流191條,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條,年平均徑流量35. 2億立方米,建有中小型水庫34座,最大庫容23億立方米。
城鎮建設:竹谿縣的縣城有500多年的歷史,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縣城僅有市民4300人,沒有一幢樓房。直到七十年代末,依然是「彎彎曲曲幾條街,破破爛爛一座城,街道狹窄難過車,每遇暴雨泥成河」。1984年省政府批准了竹谿縣城建設規劃,實施後城區發生重大變化,城市建設大步推進,城區面貌有大的改觀。根據經濟建設、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需要,1999年至2003年,又完成了城區18平方公里總體規劃修編工作,城市定位為省際邊貿山水園林城市。五年來,投資7000萬元,對老城區和鄂陝大道進行了全面改造;投資1217萬元,修建了竹溪河城關防洪堤一至四期工程;投資821萬元,完成了城區自來水二期擴建工程,從根本上解決了城區吃水難問題;整個新城區的建設規劃在順利實施之中。小城鎮建設加快步伐,蔣家堰「全省重點口子鎮」建設取得大的成果,豐溪、新州、向壩等集鎮發生大的變化,水坪、中峰、縣河等中心集鎮建設相繼啟動。
電力建設:竹谿縣水能資源豐富,水電理論總儲量為86.5萬千瓦,近期易開發量50萬千瓦。1999年以來,石廟子水利樞紐工程、楊家河電站相繼投產,全縣已建成水電站26座,總裝機2. 91萬千瓦。
主要物產:主要農作物有苞谷、小麥、水稻、紅薯、洋芋、油菜、芝麻等;野生動物主要有黑熊、獐、鹿、麂、野豬、果子狸,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「大鯢」;樹種資源42科84屬110多種,其中珍貴樹種有珙桐、冷杉、銀杏、樟樹、楠木等;中藥材有300多種,主要有金釵、黃連、當歸、三木、天麻、黨參、枸杞等。
特色產業—魔芋:屬天南科多年生球莖植物,魔芋精粉被稱為「東方魔粉」,是重要的食品和醫藥、化工原料,遠銷東南亞各國。1994年「天竹」牌魔芋系列食品在烏蘭巴托榮獲國際商工貿產品博覽會金獎;1999年,「雙竹」牌魔芋麵條被評為湖北省優質產品,'99中國國際農業覽會優質獎,竹谿縣被授予「魔芋之鄉」稱號。
特色產業—茶葉:①龍王埡茶場龍生產的「箭牌」箭茶、特級龍峰茶,1994年榮獲新加坡世界科技與貿易博覽會金獎,1995年榮獲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,1999年被評為湖北省十大名茶、湖北名牌產品、中國名牌產品,2001年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、瑞士生態市場研究所有機食品認證和IS09002質量體系認證。「龍王埡」商標成為湖北省茶葉著名商標。②梅子埡茶場生產的梅子貢茶、梅子箭茶,2001年獲第三屆「鄂茶杯」優質獎,同年被評為湖北省消費者滿意商品。③前進茶場生產的「銀橋綠針」牌茶葉,獲得農業部「無公害放心茶」稱號,並榮獲杭州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。④前進茶場生產的「銀橋綠筍」牌茶葉,2001年被評為湖北省二十佳名優茶。2002年底,全縣茶葉面積達10萬畝,茶葉產量1 18.4萬斤,其中名優茶比重達33.8%,實現銷售收入3600萬元。全縣3.5萬農戶13.6萬人種茶,農民人平收入135 元。「十五」末,茶葉基地規模達到15萬畝,其中有機茶麵積12萬畝。
特色產業—黃姜:2002年底,加工企業發展到11家,形成1000噸皂素、150噸雙烯的生產能力,當年生產皂素360噸、雙烯3噸,實現銷售收入1.5億元,成為全省皂素加工生產大縣。
中藥材產業:全縣有720多個藥材品種,分屬180多科,已開發利用黃連、黨參、天麻、黃姜等70多個品種,有較好的藥材種植基礎,先後與河南禹州、河北安國、安徽亳州、陝西西安、四川成都等地建立藥材供銷關係。2002年,全縣中藥材總面積達到5萬畝,產量達到1.1萬噸,綜合收入達到3300萬元,人平中藥材收入120多元。 黃連:竹溪雞爪黃連為黃連中的珍品,1956年就被國務院授予「黃連之鄉」錦旗,年產黃連150噸,質量上乘。大木漆:竹溪大木溪「漆好清如油,照見美人頭,搖動琥珀色,挑起見如勾」,是中國五大名漆之一,在中國農業展覽館被標為中國國漆。竹溪從50年代就被列為全國出口生漆基地縣,曾被國家授予「優質漆先進縣」稱號。現有漆林面積2510多公頃,年產量35噸。絞股藍:現有基地500畝,年產量可達20噸。國務委員陳俊生題詞「讓絞股藍造福於人類」,1994年,榮獲新加坡國際金獎。
參看信息
竹谿縣新聞
竹溪內容文章
歡迎各位添加新文章,注意在文章結尾的地方加入[[Category:竹溪]]
的代碼,才會歸類到合適的分類中。
內容下屬子分類
竹溪內容:竹溪歷史、竹溪地理、竹溪經濟、竹溪教育、竹溪科技、竹溪文物、竹溪文藝、竹溪政治、竹溪健康、竹溪區劃、竹溪人物、竹溪其它
參考網站
竹溪參考網站
內容參考網站